“华人易居”是一个智能化城市房屋共享平台,通过智能门锁,将线上房客与线下房屋链接起来,形成闭环。使房客自助订房,使房东自由脱身,从而实现无人智能,共享房屋。和普通的酒店公寓不同的是,“华人易居”实现了全程无人自助管理,从线上预订到线上退房,全程无人接待,突破传统人工接待和半人工接待模式,真正实现无人智能。体验回家般的自如,无人管理,让隐私获得更好保护。
2017年,共享经济跻身互联网热词榜前十,为其贡献流量的不仅是这一创新式的经济模式,也包含着众多企业间的相爱相杀。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先看一组数据:
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 19,560 亿元。
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 39,450 亿元,增长率为 76.4%。
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 52,850 亿元,增长率 43.81%。
三年间,“共享经济”就像一块刚出炉的山芋,创业者、投资人,谁都想来尝一口。
于是,各种共享经济模型涌现,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趋势。
可这山芋它烫手得很,多少商业公司还没举到嘴边,却已身陷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局面。

而最终,存活下来的那几个品牌,也将到手的山芋拱手相让,摩拜单车倚身美团,ofo和起死回生的小蓝单车仍在滴滴的体系里挣扎。
并且,他们都还没能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
• 违背共享经济市场需求原理,终归是末路

即便如此,这个共享商业模型在一个月融资竟然达到了12亿…
看到那条消息时的小编…脑子里全是人傻、钱多、速来的梗儿…
炒作共享概念的,还有很多奇葩,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大多也是乏善可陈,无人问津。
国内知名的运营专家黄有璨曾经表示:共享经济在用户消费端能够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供给端可以将资源基于地理位置上做到相对集中和充分,能够确保用户产生需求后获取“使用权”的便利性,并且用户的使用成本必须显著低于购买占有成本。
充电宝、篮球、洗衣机这类共享商业模型,或违背了占有成本低的概念,或违背了使用便利性的概念,终究是末路一条。
• 偏离基本概念,还能不能称为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
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

但如今,还能够称滴滴为共享经济模式么?
在滴滴与Uber的竞争中,依靠大量补贴吸纳用户,再通过高额奖励拉拢司机,当时很多人辞掉工作专职接单,甚至贷款买车拉滴滴。
在滴滴依靠快速融资,以资本的力量将Uber“赶走”后,垄断出现,补贴消失、奖励不再,加之政策的限制,留在滴滴平台的大多是专职司机,这些人成为了滴滴的打工者,只是换了一种工资的发放方式。
当开车拉活成为了专职工作,就偏离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同时对道路的占用,造成拥堵,也偏离了大众共享出行的初衷。
• 华人易居是不是共享经济?
基于共享经济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连接整个社会的经济剩余资源,它不是以新增资源为基础,而是激活存量的经济剩余资源。
/华人易居激活的是哪些资源?/ 中国房地产强势发展20年,积累了大量房产剩余资源,据2017年国家电网统计,全国连续6个月电表读数为0的房屋达6543万套,华人易居激活的就是这部分剩余资源,同时由于不需要新增,运营成本被大幅缩减,对使用者而言,其使用成本远低于占有成本。
/成本降了,如何做到高效率?/ 华人易居依靠自主研发,基于物联网概念,创建了一套全智能化城市房屋共享的平台,通过智能门锁和终端,将线上房客与线下房屋链接起来形成闭环,使客户自助订房,房东自由脱身,最终实现无人智能化的房屋共享。